“说得着”与“说不着”
合上书的那一刻,倒是没其他想法,就一个——可算狗日的啃完了。
《一句顶一万句》是我看的第二本刘震云。冯小刚喜爱他的故事,编成本子拍过不少电影。没听说过「刘震云」这个名字倒正常,可《手机》、《1942》等还有《我不是潘金莲》这些个电影总看过一二吧。《我不是潘金莲》本该 9 月 30 号上映,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推档到 11 月的 18 号,背后有啥隐情咱市井之民暂且管不着,冯调侃道:震云,你女儿的电影 11 月份上映,我的电影也推到那个月,中间隔上一周,咱来它个「刘震云月」怎么样?刘笑了笑,没意见。
就这样,由刘震云女儿刘玉霖亲自导演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于《我不是潘金莲》前一周( 11 月 4 日)上映。
讲实话,电影我还没有看,就先按下不提。
已经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看的书,不是说想不起,而是不想想起。也不是不想想起,而是不想记。其实也不是不想记,只是觉得记了也没啥意义。
上一段是我的实话,也是刘的叙事风格。
刘的风格:全书都是这样的:A就是A,本来不是A,是B,其实也不是B,是C。之前他也不是C,是D。
看着很绕,但绕的有道理。
没理的绕只会让人越绕越晕,而有道理的绕反而更清晰。
在《我不是潘金莲》的书评里我有提到他的绕。一来可以梳理自己的叙事思路,二来能梳理读者的阅读思路。这种手法初次读时会觉得耳目一新,再读到时会觉得繁琐,甚至啰嗦。扔到一边等忙完了事情再看时,故事瞬间就能续上,忘掉的剧情根本不必刻意翻到前面,突然就意识到这种繁琐存在非常之有必要。这样一来,刘的功底可见一斑,厉害也厉害在这儿。
该书号称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早就耳闻《百年孤独》是本值得读的书,但因不是本土文化而且怕自己目前的造诣还不足以能读懂它,所以《一句顶一万句》便是个目前拜读的极佳选择。
全书叙述手法缜密,虽都是些平头百姓柴米油盐之事,却令人看的过瘾。
共分两回,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 。电影主要拍的就是回延津记的事情。
刚开始看的印象是:好乱 。比《我不潘金莲》还要乱。乱不是叙事乱,而是人物交代的太快、太多且太杂。
一会儿是赶车的老马,一会儿又是卖豆腐的老杨,一会儿是喊丧的罗长礼,一会儿又是卖馒头的吴香香……
刚开始看可能会不知所措,要是不返回去把人物关系理顺,很难再看懂下面的剧情。不过也好在有刘的「绕」的手法习惯,帮你慢慢择、慢慢理,乱的麻烦也就缓解了。但也只有刘敢这么做。
虽然人物引进有几十有余,看着各过各的日子,好似冥冥又有一些渊源。也不禁感叹,这世界说大它也不大,说小也小不到哪儿去。感概过后,竟忽地想起自己还是在读书,但就像作为旁观者看着周围人发生的事一般。又连连赞叹刘的文学底蕴和功力。
人物多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就撑起了一个个故事。把刘震云老家延津的百姓的喜怒哀乐写进自己的书中。
朋友之间的交情,夫妻日子的过法。看着是书中,其实说的是自己。书中人物的做法有时不理解,可放在自己身上,还真不知如何是好。
电影票房不高,其实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原因就不多剖析了,如果打算看电影的话,根据《我不是潘金莲》的经验,我建议先读读书,才不会流失一些刘震云想要体现出来的东西,毕竟电影拍不全整本书的细节。
该书算不得是宏伟巨作,也没歌颂大的情怀。朴实的文字却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
1,世上别的东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2,过日子就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禅定时刻: 我们太容易把生活视作线性的、前进的、向上的过程。 但生活恰恰是螺旋的、有进有退、迂回曲折的。 所以,尽情享受没有答案的人生,未尝不是一项优雅而高贵的事业。 by 赫恩曼尼
本文作者:Yanng
文章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