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冯唐的随笔
从正式打开包装到翻完最后一页,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美学、禅意、世俗、浓情…构成了这本冯唐最美随笔集。
年前要应付学校的期末考,回家后又想如释重负地睡几天。书从学校的书架里,几经辗转到家里的书案上,夹在里面的书签也就挪了不到 5 页。
现如今大多书的封面都是有个腰封,其实在看书的时候很不方便,每次都是把它拆下来扔到一边,等全书看完之后再装上,才把书收起来。其实也不乏有些好看的腰封,但终究只是皮囊相。买书之前,看的是封面和腰封。买回来之后,封面的各种矫揉造作就和书的内容毫不相干了。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是冯唐最新的一本随笔集。这本书的封面结构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没有之一。
全部打开的样子
)
遇到一本好书,往往会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即想细细品,又迫切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一来二去备受煎熬,无奈只好作罢,每看一会儿便放到一边儿,下次再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这种矛盾的“病态”,所以很久都没有过一口气看完的书。虽然解释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但这种方式无疑使效率大打折扣,浪费了时间不说,进入状态重启多次有损大脑是亏。看小说还行,好比追剧,吃饭上厕所都不会扰乱思绪。如果是散文,状态不对就好比走马观花,让你逛窑子,只看花灯不看人,谁亏谁知道。
讲实话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冯唐,我挺喜欢他那种雅中带痞的文笔,自恋但不做作的风格。一般看书,我都有随手标注的习惯,喜欢作者写的哪里,总希望能够珍藏下来。初入文学,任何成长的机会都不愿放过。
看这本随笔期间就收获不少,不妨摘录下来,对自己对他人总有用得到的地方:
- 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禽兽一样的肉身,在世间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
- 人是群居的生物,越是在通灵的时候,越希望有知己在旁边起哄架秧子。一杆进洞,四下无人,人生悲惨莫过于此。
- 在真正的美面前,文字常常乏力。
- 审美的确需要天赋,但是天赋需要点拨,后天熏陶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天赋的不足。多花点时间在这些通灵的事儿,人容易有精神;多用些美器做这些通灵的事儿,人更容易有精神。精神即是物质,物质即是精神,本一不二。
-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借问人生何所有,几床悍妇几墙书。
- 周围草木一寸一尺地消失,时间没有方向感,四处流淌。读者和作者一起坐在屌丝时的夏天夜晚来临之前,怎么吃也不隆起的腹肌,怎么流汗也耗不尽的力气,怎么想念也绝不降临的你。
- 早在鸡鸡体会肿胀之前,心已经读到肿胀。
- “为了那些细小的需要,从没说要,从不明了,总想忘掉”
- 人又不是黄金,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任何事做到顶尖,都是政治,都会被人妒忌;即使是黄金,也会被某些人说成是臭狗屎。
- 二三十年下来,我渐渐形成了习惯,无论四季、地域,接过一杯热热的茉莉花茶,喝一口,沉一晌,气定神闲——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消化一切傻逼和混蛋了。
- 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待在一起。
- 在中国,毁一个美景的最简单方式是让人知道这个地方。
- 书本永远是起点而已,永远难免苍白无力;一手资料永远、远远大于二手资料。
- 身留闲,一年里一定要空出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避免应酬,只摄入、不输出,多读、多写,少看或者不看任何评论。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要低头,王冠会掉。不要哭泣,有人会笑”。这个态度也太励志、太权谋,放松,戴戴耍耍,不留神,王冠掉了,掉就掉了,掉了就索性长发飘飘。
其实每次说这是「书评」,其实不然。因为并不想对着书评论一二,而只是想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学习一些东西。随着看过的书慢慢多了起来,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天地万物之无垠。“每个人都应该有个笃定的核”,其实就是要做到对外界之事充耳不闻,应当把重心放在对自己身心上的修炼,此为禅。
万物皆有两面性,一本书也有好有坏。放下给自己强加的主观臆断,接纳书中的一些好的思维方式,感谢冯唐。
以上,此为得到。
本文作者:Yanng
文章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