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演员何苦为难演员
最近刷完一本名字特别鸡汤的书,叫《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日本的一名广告鬼才、文案写作大师佐佐木圭一,因写过一本《别把成功卡在说话上》而闻名。
窃以为人的潜意识里觉得缺少什么,那日常必定会强调什么。我想这也可能就是社交软件之所以会有类似朋友圈这种分享功能的原因。
从没想过我会选择为了提升情商而去专门找一本方法论去攻读。总认为如果把它当作指标刻意去针对地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低情商的行为。
想起曾经有一次我问到朋友:「哎你说,我的情商可不可以用智商去弥补?」
结果朋友甩来一句:「说的好像你也有智商一样」
我……
然而,我还是刷完了这本书。
我承认其中的方法论还是有一些用处的,第一章结尾就有所总结:
①利用“投其所好” 既能获得对方的好感,又能实现自己的期望。 ②利用“儆其所恶” 能形成强大的强制力。这是措辞的最终手段。 ③利用“选择的自由” 能够引导对方,同时又不会留下被迫感。 ④利用“被认可欲” 对方即使很难对付,也会乐于回应期待。 ⑤利用“非你不可” 能让对方感到只有自己被选中的优越感,从而乐于做出回应。 ⑥利用“团队化” 能使对方产生伙伴意识,即使是麻烦的请求,也会乐于接受。 ⑦利用“感谢” 能让对方隐约产生信赖意识,从而难以轻易拒绝。
看完第一章,我稍稍地阴谋论了一下已经可以灵活运用书中所写到方法的人。有些细思极恐,他可以从脑中像从背包里挑选装备一样轻松地使用说话的技巧,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啧,很可怕了。
这就好比有人研究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只要照做,就一定能变成想要的样子。如果掌握了技巧,那岂不是可以任意穿梭时空?按照正确的方法,人类一定可以长生不老……
吓得我赶紧收回戏精一样的思维。
书的后半部分倒是让我觉得写的有些乱,好像慢慢就跑到营销相关的消费者心理学方面上了。比如一句文案,套用以上的哪种方式,便可以将商品的收益得到提升。描述的形式又类似于综艺节目问答环节,让人一头雾水。甚至完全抹掉了书的前半部分给我的好感。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展开讲了。
不过话说回来,全书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所谓合不来,其实原因多在于没考虑过对方的心理。交流的基本就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揣摩对方的心理」。
我觉得这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精髓所在,无论是“投其所好”还是“儆其所恶”之类情况,了解对方的需求比什么都重要。掌握了对方的需求,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的需求也就被满足了。
总之,人生如戏,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
另说一句,爸爸以后再也不买鸡汤书了。[再见]
本文作者:Yanng
文章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
本文链接: https://blog.yanng.io/2017/09/24/ren-sheng-ru-xi-yan-yuan-he-ku-wei-nan-yan-yuan/